南郭先生网

陶渊明与骆宾王,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作了一首相同的诗

陶渊明与骆宾王,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作了一首相同的诗

晋时,陶渊同陶渊明曾作有一首诗,明骆叫做咏荆轲,宾王不同其诗云:

燕丹善养士,时代首相诗志在报强嬴。却作
招集百夫良,陶渊同岁暮得荆卿。明骆
君子死知己,宾王不同提剑出燕京,时代首相诗
素骥鸣广陌,却作慷慨送我行,陶渊同
雄发指危冠,明骆猛气冲长缨。宾王不同
饮饯易水上,时代首相诗四座列群英,却作
渐离击悲筑,宋意唱高声。
萧萧哀风逝,淡淡寒波生,
商音更流涕,羽奏壮士惊,
心知去不归,且有后世名。
登车何时顾,飞盖入秦庭,
凌厉越万里,逶迤过千城。
图穷事自至,豪主正怔营。
惜哉剑术疏,奇功遂不成,
其人虽已没,千载有余情。

这首诗流传到了唐代,整天以作诗为乐的骆宾王读了以后,心里寻思着,这视死如归的荆轲到底是谁家孩子?咋介么腻害尼?不行,我得好好了解一下,然后再为他写首诗,否则白瞎了我这份才情。

于是,他开始翻阅史书,从史书中,骆宾王了解到了荆轲的事迹——

话说战国末年,荆轲为了替燕国太子丹复仇,自告奋勇前去秦国,欲以匕首威逼秦王,使其归还诸侯之地。

临行时,太子丹带着高渐离、宋意等门下众多宾客,组成一个声势浩大的送别团,他们穿着统一的雪白团服,浩浩荡荡地去送别荆轲。

到了易水河畔,太子丹对荆轲说:小荆啊,就送到这儿吧,再往前送的话,我也到秦国了。你到了那边以后,自己小心一点,我在这边等你功成归来,给你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。

荆轲双脚归拢,啪地一声,打了一个立正,敬礼说道:Yes,请长官放心,保证完成任务!

送别仪式上,燕国著名的音乐人高渐离老师击筑伴奏,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宋意老师敞开喉咙,合着节拍高声唱道: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……

荆轲在悲壮激越的乐曲声中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异国的征途。

后来,虽然荆轲刺秦失败,但这份豪情却让他的名声流传千古。


骆宾王掩上史书以后,禁不住想道:嗯,这个人的确是个英雄好汉,值得我为他写诗,但我得去实地看看,探寻一下英雄的足迹,启发启发灵感。

于是,他让媳妇儿烙了一些大饼,又去小卖部买了些咸菜,然后背着干粮,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目的地——当然是易水河畔啦。

易水河畔,浊浪涛天,惊涛拍岸。骆宾王缅怀先烈,激动不已。他想象着当年荆轲在此地诀别太子丹的情景,经过数番斟酌,心中已有计较,几句诗词喷薄而出——

此地别燕丹,壮士发冲冠。
昔时人已没,今日水犹寒。

诗,虽然是好诗,但骆宾王写的这首与陶渊明写的那首读起来挺相似的,是局限于才情?还是特意洗稿?不得而知。但这首诗没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,就足以说明它的存在价值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南郭先生网 » 陶渊明与骆宾王,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作了一首相同的诗